[書摘]《閱讀不偏食:30篇文字的美味關係》

30道美味大餐:各彈各的調──同主題、同曲調,不同工法

中國韻文譜系中,除卻詩、詞之外,元曲在意境、風格上也是別具特色。本回要介紹兩首元曲,元曲和宋詞一樣,都必須依照一定的牌令格律來填詞,此格律調式就是所謂的「曲牌」。每支曲牌唱腔的曲調,都有自己的曲式、調式和調性,以及風格情趣。

此回兩首元曲的曲牌同為「天淨沙」,是故,兩首曲子在格律、譜式上必須相同。我們檢視兩者時發現,它們在句式、韻腳、押韻位置上相同,便可以得知同一曲牌的意義及效用。以下分別賞析各曲子的內蘊及情味。

一、馬致遠〈天淨沙•秋思〉

枯藤,老樹,昏鴉。

小橋,流水,人家。

古道,西風,痩馬。

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

本曲中的主角是個浪跡天涯的旅人。前三句的布局安排及詞語結構極為精妙,用九個名詞堆疊出羈旅行人眼中所見的秋景,這九種景物,可就三個一組,三組層次來看。第一層次「枯藤,老樹,昏鴉」純然就視覺來描寫,是屬於近距離的視角。其中,作者著意安排的形容詞「枯、老、昏」三字呈現了秋天蕭條、凋落的景象,且誠如王國維所言:「一切景語皆情語」,這些場景透過形容詞的刻畫也隱隱寄寓了旅人孤寂的心境。接著,第二層次的「小橋,流水,人家」給遊子帶來一點情味,有人物、有動態。尤其「人家」一詞似乎給了羈途中的旅人一點希望,為上一層次的蕭瑟秋景添上一筆溫暖,對於長期天涯飄泊的旅人而言,「家」是心中最深的想望。最後一層次的敘述視角回到旅人身上及其所處的場域,「西風」點明秋季,「古道、痩馬」更是傳神,何以用「瘦」形容馬呢?是否因為旅途的困頓顛簸使馬「瘦」了呢?如果馬瘦,那麼馬匹上的旅人是否也更形消瘦了?這三組名詞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「人物」,但是每一層次的景物處處都在訴說旅人心緒及情感愁思。看似平常的語言,但包容極大,張力極強,十足展現文字凝鍊的密度。

末尾兩句,作者仍以客觀平實的筆調敘述。「夕陽西下」,是一幅讓人傷感的圖像,古典文學中慣以夕陽象徵美好即將消逝的唏噓嗟嘆,此處如此使用當具有強烈的暗示性。夕陽西下,倦鳥歸巢,人們返家,但是旅人呢?日暮時分,家在哪裡呢?作者僅是淺淺淡淡地說「斷腸人在夭涯」,「斷腸」說明旅人的心境,「天涯」暗示飄泊無所依的旅人處境。整首曲子的主旨及情感在此流瀉而出。

全曲以有限的字句,寫出深秋的蕭瑟,悲秋的情調及旅人的哀愁。全曲沒有任何一個直接描摹情感、宣洩情感的字眼,但是,情感及心緒的發抒卻無處不在;全曲不直接寫人,只有最後一句點出斷腸人,然而,每個畫面無不綰合著斷腸人所見之景與心境。王國維在《人間詞話》中曾讚譽此曲:「寥寥數語,深得唐人絕句妙境,有元一代詞家,皆不能辦此也。」

二、白樸〈天淨沙•秋〉

孤村,落日,蜓霞。

耗煙,老樹,震鴉。

一點飛鴻影下。

音山綠水,白草紅葉黃花。

白樸也寫了一首天淨沙,他一開始一連描摹了六種秋天的景物,並以「孤、落、殘、輕、老、寒」等形容詞的運用,呈現出蕭瑟、孤寂、冷凝的深秋景象。可是,作者在平緩的靜態景象中,忽然急轉彎地來了一句「一點飛鴻影下」,有隻飛翔中的鴻鳥影子自空中而降,點灑在眼前,讓靜景之中增添了動態的活潑之感。原本落寞凋零的秋景不再只有蕭瑟一種味道,它也可以是屬於秋收的豐滿、圓潤、祥和。因此,作者最後再以「青山、綠水,白草、紅葉、黃花」作為結束,「青、綠、紅、白、黃」這五種繽紛的色彩,將秋天點綴得極為熱鬧而紛呈

這首天淨沙的寫作一反古來「悲秋」的感傷傳統,而予人另一番屬於秋天的豐富情味。雖然前面六個名詞的堆疊在形容詞上予人蕭瑟之感,但是白樸在第三句開始將情調轉換,呈現的是賞心悅目、韻味無窮的場面。

同樣是黃昏時刻、夕陽西下的場景,但是作者的心境不同,所創作的曲子在韻味與意境也就不同了。兩者各自想表現的旨趣不同,各有擅場,值得細細咀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pzh 的頭像
    jpzh

    教與學備忘錄

    jp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